电  话:029-85420958
手  机:13309299312
联系人:何经理
传  真:029-85420958
地  址:陕西西安碑林区劳卫路1号西荷花园2号楼1708
长沙分公司
电  话:0731-89725565
手  机:18613979573
地  址:长沙市岳麓区含浦科技园车塘河小区二栋四单元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健身资讯>正文

体育经济专家会聚蓉城 献策我市体育产业发展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17-8-10 9:04:14 标签: 人气:

(原标题:体育经济专家会聚蓉城 献策我市体育产业发展)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正加速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市委、市政府努力构建全市“双核九区一圈”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从引导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打造国际赛事名城、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加强政策保障等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我市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一年。成都将以推进体育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建设国际赛事名城为重点、以提升产业发展环境为抓手,以鼓励产业创新创业为契机,围绕体育赛事运营、职业体育发展、公共场馆建设、特色小镇打造、体育产业升级和交易平台搭建,夯实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奥体中心和国际足球中心规划建设,促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提档升级,发挥体育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服务业核心城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成都市体育局主办的2017中国成都体育产业峰会,上周在四川川投国际网球中心举行。此次峰会是在贯彻落实市委“157”总体思路,构建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体育赛事影响力,创新体育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召开的。来自中国体育产业领域的各路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成都创新创业企业的代表聚集一堂,围绕赛事组织、场馆运营、职业体育、特色小镇、产业开发和交易平台等主题,为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凝聚体育发展共识和力量。市体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四川省体育局的指导下,在我市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在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成都奋力打造“全民健身引领城市”“竞技人才基地城市”“体育产业特色城市”“国际赛事名城”的各项目标将加速实现,它将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有高水平职业队、赛事和场馆

城市才会有全球影响力

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体育产业在本质上是经营城市文化的产业。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在会上给出了一组数字:体育产业在稳增长、促增长中作用显著——2015年成都体育产业收入达392.24亿元,较2014年增长91.73%;实现体育产业增加值140.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3%,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2.46%。体育产业在扩大就业方面成效突出——2015年成都体育产业吸纳的社会就业人数首次超过10万人,达10.93万人。

体育产业能促进其他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2015年成都景区经营收入121.53亿元,其中归属于体育产业的运动休闲健身的收入22.23亿元,占景区收入18.29%,拉动产生的餐饮、休闲娱乐和住宿等衍生消费8.48亿元,成为推动成都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力量。2015年,成都体育产业日常运动健身活动、休闲健身活动、体育赛事活动以及体育节庆活动,拉动成都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消费超过50亿元,达53.30亿元。成都的体育休闲健身业态进商务商业楼宇的趋势和潮流更加显著,成为消费场景革命的标志性事件,推动商业、商业地产的转型发展。“在新世纪环球中心、成都IFS、双流蛟龙港海滨城、奥克斯广场、王府井购物中心、银泰城、新城市广场、华润万象城……运动健身休闲设施遍布其中,已经成为商家留住消费者的好办法。”鲍明晓说。

必须加快城市的高端体育设施建设

成都近两年举办了一系列重大国际赛事,如第14届国际市民奥林匹克运动会、铁人三项世界杯赛、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国际网联青年大师赛、“熊猫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等,提升了成都在世界的知名度、美誉度。但在鲍明晓看来,这些还不够。他举了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北京的例子,说明一个城市拥有知名品牌赛事、知名职业运动队是多么的重要,“职业俱乐部和大型赛事就是最大的资本,这方面成都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城市还有差距。成都要提升全球影响力,场馆建设也要跟上,必须加快能承接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顶级单项赛事的体育设施建设,比如成都奥体中心、成都国际足球中心。”鲍明晓说,“天津为承办全运会,除已有的天津奥体中心外,还打造了团泊湖体育城;杭州为承办2022年亚运会,也兴建了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是城市文化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草根层面的公共体育空间的提供和生活化体育社区的打造,又包含高端的代表城市形象的地标性体育建筑的存在、品牌赛事的定期举办和扎根城市的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成功运营。

城市发展需要大俱乐部与国际大赛

参会的前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也认为,职业俱乐部是职业体育市场的主体,“职业俱乐部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一个成功的职业俱乐部就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它是展示城市形象、塑造城市英雄、谱写城市传奇、创新城市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他还举了“三大球”的例子,“ 三大球 是举世公认的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运动项目,但也是最难搞好的项目。发展职业体育,政府必须要有远见、有规划、有定力、有耐心。成都发展职业体育应从建立职业俱乐部着手,而建立一家富有竞争力的 三大球 职业俱乐部则需要长期的努力。只有做到 政府倡导、市场主导、企业主角、社会认同 ,才能把俱乐部做大做强。”

原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姚颂平则介绍了上海举办各项国际大赛的经验。他认为,赛事项目和等级要符合城市发展战略;赛事内容要符合当地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即当地民众能否接受这项赛事;赛事的市场化程度要比较高,最好有本省本市运动员参赛。“最好做到固定赛事和一次性赛事相结合。要遴选专业赛事公司,帮助它们降低成本。要扶持当地媒体,要充分展示城市形象。作为政府部门——体育局从宏观到微观都应当积极发挥作用。只要坚持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坚持为广大民众服务的理念,与社会企业紧密合作,就一定能完成好建设国际体育赛事名城的各项任务。”

用体育的魅力提升城市的品质魅力

当工业社会的资本主导被后工业社会的“知本”主导所替代后,聪明的人和聪明的钱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样的人和钱往往对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文化品位、生活方式有着严苛要求。体育运动作为城市文化氛围和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正成为吸引人才流、资本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向城市聚集的重要诱因和媒介。全球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无一不在刻意打造浓郁的城市体育氛围,以吸引、留住高端人才以及由他们引致的资本、技术和信息。这说明了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生活方式的打造,对一座城市集聚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提升城市在全球网络中的地位,具有独特作用。

“倘若你的城市没有体育主题公园,没有社区体育中心,你住的小区没有体育配套,仅有的公共空间也被横七竖八的车辆塞得满满当当,连弯腰踢腿的空间都没有,那么你一定不会喜欢这样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只是一个求生之地,而不是一个关爱健康、呵护民生的家园。一个把市民的健康简单地、被动地交给医院的城市,是一个缺乏人文关怀的城市,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中的居民难言生活品质。”鲍明晓说,“体育能提升成都的生活品质和文化魅力,吸引高质量的投资和人才,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他山之石

户外运动与体育小镇

3月初的2017年成都市体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今年成都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对于其中涉及的几个方面,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此次峰会上的发言,对成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北交所体育资源交易平台CEO李燕明谈到了体育资源交易平台的功能与运作,他以2008年北京奥组委与北京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签订《北京奥组委资产处置服务合同》、2015年斯诺克世界杯招商为案例,论证了体育企业产股权转让交易服务的重要性,“创建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致力于以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交易方式,最大程度释放体育资源,提高资源交易的效率和效益,解决体育产业资源交易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并实现各方资源价值最大化。”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市场开发部部长丁祥华的演讲题目是“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开发”。目前在中国中产阶层崛起,人数已超过1亿,他们是山地户外运动的主流人群。全国户外运动爱好者已达1.3亿人,到2020年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他说:“四川具有丰富独特的户外资源,户外运动和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成都近年来也举办了不少水上项目赛事,对此,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国家队保障部部长李仲一谈道,由重点赛事、“一项一品”赛事和潜力拓展赛事组成水上运动赛事框架体系,大力发展水上竞赛表演活动、运动体验活动和定制主题节庆活动,营造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他还提出“依靠项目协会、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水上运动进校园”的路径措施,重点培养复合型产业类型人才,配合各类培训教材的编制,建立人才储备。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谭建湘的演讲题目是“公共体育场馆的功能、运营与管理”。他提到,体育场馆运营是体育产业的核心载体,他以深圳湾体育中心、深圳大运中心、广州体育馆为例,阐述了通过委托运营加快推进场馆运营机制改革的必要性。他说:“推进体育场馆大众消费服务的主要措施是,通过政府专项扶持和购买公共服务,建立场馆经营者与政府之间的新型市场关系。”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体育旅游教研室主任朱洪军则以详实的资料,介绍了多个体育特色小镇的国际案例。他将这些小镇归纳为三种类型——旅游资源依托型体育小镇、大城市依托型体育小镇、总部资源集聚型体育小镇,“像温布尔顿小镇、霞慕尼小镇、洛桑小镇,他们的特点大多是面积小、人口少、资源特色与优势显著、响亮的差异化定位、运动项目特色鲜明、运动场地设施丰富完善、标志性赛会享誉全球、休闲旅游常态化、服务业竞争激烈、街头体育文化氛围丰富,他们大多重视积淀,体育博物馆几乎成为标配。在这些小镇,吃穿住行都方便,有大娱乐互动产业圈,还有强有力的体育公共服务支持、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

小资料

2017成都体育产业目标

积极推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成都市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结合体育产业发展布局和各区(市)县实际,支持打造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促进体旅融合创新发展,推进乡村健身休闲产业提档升级。推动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支持科技含量高的运动器材装备研发生产。支持相关企业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向体育领域转移与应用,促进互联网+体育及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成都体育产业商会发展,为体育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力争涌现出更多体育上市企业。加快推进成都发展基础较好、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申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力争2017年全市体育产业总收入突破450亿元。

关注本地

“本土造”为成都双创注入发展动力

近年来,成都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势头迅猛,“互联网+体育”行动深入推进,新领域、新业态呈高速发展态势,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APP等新技术手段更加广泛应用于体育产业各个领域,形成一批龙头企业,不仅实现了体育产业创新升级发展,也为成都双创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在此次峰会上,来自成都动缘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海力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成都唯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代表也分享了他们的创业心得与经历。他们有的通过打造“活力成都人”社区体质比拼赛、体质监测科学健身APP,希望构建互联网+体测生态系统第一品牌;有的携手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及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规划投建体育健身场馆,预计2020年规划投建室内体育健身场馆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室外体育健身场地达到50万平方米;有的则建成了注册用户数业内第一、日均流量在全国羽球网站中排名第一的爱羽客羽毛球网+APP,该网站以羽毛球为切入点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生态链,从线上看球、线上约球、购买装备,到线下学球等都可以一站式完成。

当然,这些体育企业在创业创新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比如推广未受重视、人力成本高、组织比赛缺少赞助、资源整合难度大等等。但在这些创业者们共同一致的美好愿景面前,他们都希望与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合作实现共赢,积极投身于全民健身产业,最终成为行业中的品牌企业。

采访后记

>

成都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如何高水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当前成都创新发展的中心任务,如何通过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来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则是全市体育战线的中心任务。体育及其相关产业对于一座城市的价值,恰恰在于它对于城市主人的健康和有质量、有品位的生活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发展成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对建设产业发达、经济繁荣的实力成都,科技领先、创新活跃的活力成都,融入全球、开放包容的国际成都,生态优美、绿色发展的美丽成都,大气秀丽、蜀风雅韵的魅力成都以及生活富足、安居乐业的幸福成都来说,不可或缺、意义重大。

(原标题:体育经济专家会聚蓉城 献策我市体育产业发展)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本文网址:
Copyright(C)2009-2017 xajsq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西安大有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电话:029-85420958 地址:陕西西安碑林区劳卫路1号西荷花园2号楼1708
页面执行时间0.6406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