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话:029-85420958
手  机:15529557050
联系人:何经理
传  真:029-85420958
地  址:陕西西安未央区文景北路11号星舍大厦3楼
北京分公司
电  话:010-81466976
手  机:18511406616
地  址:北京顺义区李桥机场东路翼之城9号楼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健身资讯>正文

创新思路 多措并举打造全民健身靓丽风景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13-5-3 9:13:51 标签: 人气:

近几年来,池州市在加速转型,奋力赶超,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作为集聚城市人气,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精、气、神,实施“文化名市”战略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了《池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列入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民健身活动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不断创新思路举措,突出组织建设,打造品牌赛事,完善基础设施,全民健身工作得到广泛深入开展,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池州市体育局连续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池州市地税局等10个单位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青阳县体育局等50个单位先后荣获“安徽省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和“安徽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健身活动形成池州城乡生活的一道靓丽风景,有力提升了池州城市文化品位,使池州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运动之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以组织建设为重点,着力健全全民健身服务网络

1、成立全民健身委员会,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及各县、区均成立了由分管市长、县(区)长为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全民健身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全民健身活动。各级全民健身委员会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全民健身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研究布置工作;同时各成员单位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全民健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身长效工作机制,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体育社团是群众体育的桥梁和纽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群众体育蓬勃兴起的机遇,积极转变群众体育工作方式,采取政策引导和经费扶持等激励手段,按照体育社团组织相关章程和法规,放手发展体育社团组织,同时加强对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和业务的指导,不断推进体育社团管理规范化和体育协会实体化。从2005年开始,市政府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拨出专项资金,对每个市级体育社团给予1万元以上经费补助,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鼓励体育社团和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产业,不断增强体育社团自身造血功能,逐步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群众性体育社团体系。截止2012年年底,全市体育总会、农民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等各类体育社团组织达到17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分别达到10个;示范晨晚练点达到102个,群众体育基础得到不断夯实,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充满活力和动力。

3、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服务水平。要开展好全民健身活动,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队伍,为市民科学健身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指导服务。近几年来,我市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扩大培训规模、调整队伍结构、拓宽培训渠道、强化登记管理、搞好协调服务、开展评比表彰等措施,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仅2010—2012年,全市就开展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20多期,培训人员700余人次。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8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97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77人。在全市各个晨晚练点、社区健身俱乐部以及各体育社团中实现了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全覆盖。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常年志愿服务在基层一线,宣传、发动市民参加体育活动,推广、普及新的健身项目,传授健康、文明、科学的健身方法,积极参与体育进社区和体育下乡等公益活动,使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而又丰富多彩。

二、坚持以品牌赛事为龙头,强力引领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1、谋划创新,精心打造“绿运品牌”。为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创新发展,我市结合群众体育工作实际和生态环境优美的特点,精心打造特色品牌赛事。2011、2012年,市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和省体育局共同策划,联合主办了两届全国绿色运动健身大会,大会以“赛、展、论、游”为活动主线,设置了木球、门球、棋类、跳绳、登高、钓鱼、健身瑜伽、自行车健身骑行、公路轮滑、轮滑球、健身秧歌与腰鼓、社会体育指导员风采展示等大众喜爱、亲近自然、低碳环保、贴近生活、休闲健身的比赛项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和池州市民参加比赛、观看赛事。赛事筹备期间,40余家中央驻皖新闻单位和省市新闻媒体就绿运会进行了广泛宣传;比赛期间,新华日报、中国体育报、安徽日报等23家媒体记者参加采访,以“池州 绿运会”为关键词搜索的网页达105000条。赛事举办过程中,全市总动员,直接参与单位76个,直接和间接参会工作人员、志愿者近2万人,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绿运会使池州的绿色山水资源与体育运动相互交融,使昂扬向上的体育精神与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相映生辉,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应,成为社会广泛认知的品牌赛事。

2、抓好“四进”,发挥品牌辐射效应。我们在做好绿运会赛事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狠抓绿色运动健身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工作,积极开展绿色运动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一届绿运会期间,我们有意识地将一些比赛项目安排在境内风景名胜区举办,不仅促进了体育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也带动了风景区所辖单位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如近两年来九华股份公司、杏花村文化旅游公司、九子岩、牯牛降管委会等景区单位都在绿运会的影响下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全民体育健身活动。二届绿运会期间,我们又在全市7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绿色运动宣传和花样跳绳、公路轮滑、木球等绿运会项目推广活动,不仅向广大中小学生宣传了绿色运动理念,而且丰富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内容,促进了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落实。今年,我们还将结合第三届绿运会的举办,组织宣传大蓬车,广泛开展绿色运动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宣传绿色运动理念,传授运动技能,动员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绿色健身活动。

3、承办重大赛事,营造浓厚体育活动氛围。我们除精心打造绿运会这一品牌赛事外,还积极举办或承办了2011国际篮球明星争霸赛池州站比赛、2011全国围甲联赛池州专场赛、2012全国第三届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展示大会、2012国际铁人三项赛、全省第九届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等。这些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使城市的体育功能不断完善,也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活动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市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情。仅2012年,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举办或协办赛事活动就达30次,参加活动人数达36000人次;各县区共举办赛事活动32次,参加活动人数达30160人次;历时四个月的“体彩杯”池州市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参赛运动员共1587名,观众达15000人;九华山风景区登山节活动和市本级七人制足球赛被省体育局命名为安徽省品牌赛事。绿色运动和特色群体运动项目正以亲近自然、简单易学的优势逐步走进池州百姓生活,成为人们休闲、健身,享受健康生活的最佳选择。

三、坚持以完善设施为抓手,大力建设就近方便的健身生活圈

1、统筹规划,不断完善城乡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市政府制定了《池州市主城区体育设施布点规划》,分市区、一级社区、二级社区和乡镇、居住小区五个等级,确定体育设施的规划配套项目与标准,并着手规划兴建池州市体育中心,完成征地462亩,先后投资1.3亿元和600万元建成市体育馆和室外标准游泳池。建成后的市体育馆建筑面积30207平方米,拥有5000个座位,达到国家甲级体育馆标准,具有兼顾竞技体育、全民健身、文艺汇演、大型会展及商贸服务等综合功能,具备承担全国性和国际单项比赛能力。市体育场建设今年已列入计划,即将开工兴建。主城区体育场馆设施的日益完善,使我市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承载力大大增强。在加强主城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统筹规划县城区及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并与学校、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益设施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做到统筹建设,资源共享,有效促进了县城区及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青阳县体育馆建成并投入使用,石台县体育馆即将竣工,东至县体育馆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开工建设。

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池州特色全民健身工程。在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过程中,我市注重突出自然生态优势,对项目规划设计反复论证,使项目安排、工程实施既满足市民健身需求,又与旅游、休闲、观光紧密结合,形成集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健身环境,先后建成环平天湖、环清溪河和环杏花村等5条特色全民健身绿道,建成烟柳园、湿地公园等18个健身广场,完成主城区所有社区健身路径工程器材安装,不仅方便了群众体育健身,促进了旅游事业发展,还美化了城市的环境,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3、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采取社区与开发商共建,体育彩票公益金补贴等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不断加大全市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本着“为民、便民、惠民”的原则,强力推进“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雪炭工程”等全民健身工程。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全市投入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2亿多元。目前,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69个;“雪炭工程”2个;建成县级全民健身广场5个、省级乡镇全民健身广场18个、国家级乡镇全民健身广场2个、社区体育俱乐部9个、县(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4个、健身路径92条、全民健身苑34个、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1个。中小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全市学校体育场馆面积达到198万平方米,普通高中95%以上建成4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初中55%以上建成2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80%的小学设置了一块以上的标准篮球场;全市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近1.3平方米。城区居民10—15分钟、农村居民30分钟健身生活圈正逐步形成。

各位领导,我市全民健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兄弟地市相比,与省体育局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不断创新思路,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为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建设“绿色运动之都”和美好池州作出新贡献。

(原标题:创新思路 多措并举打造全民健身靓丽风景)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本文网址:
下一篇:业绩上墙 办事上心
相关产品
Copyright(C)2009-2021 xajsq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西安大有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电话:029-85420958 地址:陕西西安未央区文景北路11号星舍大厦3楼
页面执行时间1.0273 s 陕ICP备10009184号
大有客服

您好,欢迎莅临大有健身器材,欢迎咨询...

何先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正在加载

触屏版二维码